笔奇阁

繁体版 简体版
笔奇阁 > 从上海滩的人力车夫开始崛起 > 第225章 水灾

第225章 水灾(7 / 7)

因为第二、三条,一直在扯皮,直到9月17日才通过,经过第二天就发生了‘g难日’。

第二条为什么扯皮呢?

因为东北的粮食也是民间的财富,总不能直接夺取,只能通过政府购买或东北地方政府先行垫付,当然前期张学良支持了三万担粮食;其次,东北余量有很多都是小米和大豆(受世界经济萧条影响,出口不了),江淮地区的人习惯吃面粉和大米,不习惯吃小米、大豆之类(东北主要是这方面过剩),在这个时候乱吃杂粮,容易发生病疫;最后,便是东北大米的价格,是高于美国到沪面粉的,灾民那么多,赈灾也需要考虑‘划算与否’,毕竟这钱是平白出来的。国内的小麦价格比美国便宜,但面粉价格又比美国面粉运到上海还贵,这说明华夏加工业还不够先进。

第三条为什么扯皮呢?

自然是一开始1000万,然后又定3000万,最后又是8000万。宋仔文是反对发行这个公债的,因为公债的利息高达8厘,而向美国借面粉和小麦(时价),只需要4厘,公债是需要偿还的,虽然很多时候是摊牌,但也是‘劝’为主。

所以扯到9月17日才决定,结果小日本不是东西,第二天就占了东北。

反倒是向美国借小麦和面粉,不仅利息便宜,而且后来1934~1936年还本金的时候,银价高涨,故很划算。当然,最重要的是10月底第一批就抵达沪市了。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