政实行的效用如何。正要折子反对此事,你这个观点甚是新,老夫倒想借用一番。”
没错,王若虚作为一个老派人物,自然有着明朝所谓清流的禀性。朝廷但凡有新政出台,不看对不对能不能实行,先反对了再说。反正说别人不对是容易的,即便新政最后获得成功,也能以一句“言者无罪,闻者足戒”了之。如果恰好说对了,那是可以大大自夸一番:“看吧,老夫当初说这事不可行,说对了吧?”
反对总是建设要占便宜的,又能刷声望,这也是明朝后期言官清流大行其道的缘故。
再者,在嘉靖后期,朝廷的政争已经开始有越演越烈的迹象。凡事不问对错,只看立场。
王主事当初可是弹劾过严嵩的人,改土为桑是严家父子弄出来的,无论如何,先弹劾了再说。他正在思索正写这个奏章,也正头疼。今是个爱钱入骨之人,眼睛里只有银子,海贸确实能够带了丰厚的利润。要想说服皇帝,却不是那么容易。
周楠刚才这席货币以米价为本位折算财富增减的观点别开生面,让他如同醍醐灌顶。
王若虚这些日子正打主意个折子弹劾严嵩,作为一个老式人,像这种奏折其实是有套路的,不外是说严阁老投机取巧,揣摩圣意,其心可诛,反正专一在道德对他发动猛烈攻击。至于效果嘛,够戗。
周楠这个思路,正好切了皇帝爱财的秉性,观点新鲜。如果陛下看了,虽然未必会尽废新法,也会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。
民间多有能异士,这小子倒有几分才干。
听到王若虚这么说,周楠忙道:“小可也是胡言乱语,不成体系,自然需要老大人完善,大老爷若要用乃是周楠的荣幸。”
王若虚点点头:“好吧,你退下吧!今日老夫受了你的启发,也算是欠了你一个人情。你既然来找到老夫,估计也是领了史知县的命过来探本官口风。某若这样让你空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