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上吏应该知晓,齐人海船穿梭于少海之上,从芝罘(烟台)为中转点,北到燕地碣石,南到莒地琅邪,已有了一条航道。小人乃是琅琊人,少时时常往燕莒之间,其中,从琅琊去往成山角,这不其……青岛乃必经之地,故十分熟悉。”
接着,徐福便开始讲述不其县的利好,说此处有山海之利,山为劳山(崂山),高入云霄,山入海中,海侵山下,大雾起时,有如仙境,为方术士辟谷修行最佳之处。
而山海相连之处,或礁石丛生、惊涛拍岸,岸线曲折、湾岬交错。远离海岸之处则是岛屿林立,郁郁葱葱、与世隔绝。
然此县内里,却有一湾,则是细沙轻语、柔情似水,因为海岸遮蔽,隔绝了风浪,使得湾内风平浪静。最妙的是,有一条不窄的河流从即墨城一直延伸到这里入海,可以行船运送货物,故这个海湾,很适合作为天然良港……
徐市说的海湾,自然就是日后的胶州湾了,虽然齐地最好的港湾,依然是琅琊台,但那毕竟是琅琊郡的地盘,胶东还是得自食其力才行。
于是黑夫选定的新海港,就座落在胶州湾,正是后世青岛的位置,也命名青岛,他黑夫作为胶东的实际统治者,对一个小渔港的命名权还是有的。
虽然海岸线与两千年后有些区别,但山脉围起来的海湾已经定型。胶州湾罗峙其间的诸岛屿,多无人居住,昔日的小渔村人口也不过百户,如今修起了围墙,开辟了码头,已经十分兴旺。
来自会稽郡的船队,被黑夫以“保护郡城”为名,也调了部分来此驻扎训练。
黑夫对这些水手待遇可不薄,胶东不是才迁走了诸田么?十数万顷土地空了出来,黑夫优先将其分给驻扎本地的秦军士卒屯田,人手百亩。其次便是会稽楚越水手,人手八十亩。剩余土地,才分给闾左贫民,人手五十亩,符合朝廷“授田制”的规定。
这些闾左也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