加过上次大战的军人,而且几乎全程参与了针对纽兰共和国的作战行动,周涌涛非常清楚帝国为什么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,为什么在大战后期向敌人妥协,并且接受半途而废的结果。
在根本上,就是完成动员花费了太多时间。
也可以说,完成动员本身就会导致错失交战初期的机会。
原因也很简单,帝国在进行战争动员,敌人同样会进行战争动员,所以等帝国完成战争动员,敌人也差不多完成了战争动员。双方实力都得到提升之后,那么通过战争动员获得的提高就没多大意义。
如果能够在战争爆发的时候,就进入到已经完成动员的状态,才能把动员的价值发挥到极限。
丁镇南提出的这套理论,解决的就是这个问题。
周涌涛很清楚该理论的价值,才不遗余力的支持丁镇南。
只是,相关的工作,推进得并不是很顺利。
说得直接一点,没有来自外界的,而且非常明确的威胁,帝国的10亿民众绝对不会答应在平时施行战时制度。
不过,周涌涛也分得出轻重缓急。
在过去3年里,帝国按这套理论,做了很多的准备工作。
在军事上,提高了甲类部队的战备率,而且按照大战标准搞基础建设。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在霍瓦依群岛,准确说是在霍努岛西边的十多座岛屿上,修建了大型机场,还建设了必须的基础设施。
此外,在后勤保障方面,帝国空军同样下了大功夫。
帝国空军的所有大型加油机,都是在民航客机的基础上改造而来,改造方式很简单,主要就是在货舱里面安装油箱,再增加一套加油控制系统。理论上,同型号的民航客机都能在几天之内改造成加油机。
其实,这些民航客机的货运型号,还能当成运输机使用。
别的方面,帝国空军也没有半点含糊。
比如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