略航空兵的所有保障设备,都能通过运输机空运,而且基础设备能够在运抵之后直接投入使用。
哪怕是技术设备也能由随行的地勤人员与工程部队操作使用。比如使用预制件,一支排级工程部队只需要几个小时,就能搭建出一座达到甲级标准,能够为战略轰炸机提供全面维护保障的简易机库。
这些,全都是为了解决后勤保障。
民用领域,类似的战争准备就更多了。
所有在帝国注册的航运公司,以及帝国直接管理的航运企业,每年都需要组织船员进行至少1个月的军事训练,所有帝国的海员都是海军的准军事人员,在战争爆发之后能直接为海军服务。
大部分货轮的管理人员,特别是船长,几乎都是退役的海军军官。
至于这些船只,其实都在帝国海军的管理范围之内,在战争爆发之后,能立即按照相关法规强制征用。
此外就是,具有军事价值的民用船只,比如说油轮、集装箱货轮与滚装船,都严格采用军事标准。
拿滚装船来说,其货舱甲板的承载能力达到70吨,能够直接运载包括主战坦克在内的所有主战装备,而且层高不低于5米,确保能把大尺寸货物,比如空军的超视距警戒雷达直接装进去。
至于油轮,那就更加不说了。
数量相对来说比较少的成品油轮,几乎全都由帝国海军直接或者间接控制,在任何时候都可以为海军服务。
海军在和平时期的很多补给作业,都是靠这些油轮。
当然,只有在近3年建造的船只,才采用这些强制标准。
不管怎样,这些调整的最终目的,其实就是要确保,在战争爆发之后,能最大限度的缩短完成动员的时间。
此外就是,在最短的时间内爆发出足够击败敌人的战争潜力!
这些跟民间有关的工作,根本不可能做到保密。
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