希纳菲耶只是一座小镇,常住居民还不到5万,城区面积也就几平方千米,还远离人口众多的大城市。
当然,问题也存在。
从希纳菲耶出发只有一条路面状况非常的糟糕,只能让履带式车辆通过的山路通往北面的盖马斯。
为了搞清楚这条山路的情况,丁镇南还找军情局帮过忙。
经过反复侦查,最后才确认,这条山路只要进行必要的维护,就能让25吨以内的轮式车辆通行。
当然,在少数路段需要派驻工程部队。
关键还有,这条山路就只有大约30千米,因此就算要派驻工程部队,也不需要动用太多的兵力。
只要妥善处理,就能解决后勤保障方面的问题。
在希纳菲耶的上游,就是纳杰x。
这是一座拥有数十万居民的中等城市,还是纳杰x省的省府,更是大巴格x地区的南方门户。
显然,对于兵力有限的联军来说,必须尽量避开人口众多的城市。
不说别的,只是占领控制纳杰x就得投入数千兵力。
其实,越往北越靠近巴格x,渡河难度就越大。
可见,希纳菲耶大桥就是需好的选择。
正是如此,在持续了2个多月的空中打击当中,联军一直没对这座大桥下狠手,只是为了阻止伊拉克军队使用大桥,炸断了一截桥面,此后一直保持相当强度的压制,让大桥无法正常使用。
至于修复被炸断的桥面,并不是什么难事。
因为桥面跨度,也就是相邻两座桥墩的间隔距离不到100米,所以理论上,只需要动用两座跨度为100米的大型机械桥,就能让大桥恢复通行,并且达到设计承载量,以即最快的通行速度。
在9月底,陆军就送了3套大型机械器桥过来。
当然,最大的问题,其实是夺取大桥。
受前面众多因素的影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