之后,转场航程达到了惊人的5000千米。因为完全没这个必要,再加上“战-9”本来就已超重,所以在量产阶段,为了达到空军提出的减重指标,就干脆取消了质量达到了25千克的翼下挂点的输油接口。
所幸的是,基地这边早就做好了准备。
前后忙了几个小时,总算把4架“战-9”全部搞定。
除了对翼下挂点做改动,还通过拆除不必要的设备减轻了至少2吨的重量,尤其是朱廷轩的这架“战-9a”。
这是1架已经在帝国海军服役了14年的第一批次“战-9a”。
从一线部队退下去之后,这架战斗机先在岸基航空兵服役了几年,此后就被转交给了帝国海军航空兵学院。
不是当教练机使用,而是在“金鹰”部队供精锐飞行员使用。
简单的说,就是充当假想敌,而且扮演的是“战-9”的主要对手,纽兰海军的f-14战斗机。
结果就是,这架战斗机在服役的10多年里面没有进行过任何现代化改进。
相反,因为高强度使用,战斗机的机体寿命已经快要用完了,而且很多结构件都在“金鹰”部队做了加强。
这也是没办法的事,“金鹰”部队还没有找到替代的战斗机,而且海军司令部也不会花钱为其采购新的战斗机。只要能继续使用,哪怕是缝缝补补,也总比没有战斗机可用要好得多吧。
也就是说,相对于其他的“战-9a”,这架“战-9a”的空重多了接近1吨!
因为在对抗训练中,可以通过减少载油量,或者少挂导弹的方式降低起飞重量,所以就算空重大一些,也没有什么影响。
结果就是,在完成改造之后,这架“战-9a”的空重减轻了接近3吨。
如果不是有一些结构部件没办法替换,还能够多减几百千克。
只是,在经过这么一番改造之后,4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