炸弹,在贴近海面的高度上,飞到敌舰的上空,并投下炸弹。毕竟在设计a-6d的时代,反舰导弹还是一种很不靠谱的武器。
只是这次,使用的反舰导弹。
在驱逐了梁夏舰队的预警机之后,f-14b并没撤退,而是继续向西北突击。
随后,梁夏舰队的防空战斗机就杀了过来。
除了有4架“战-9b”之外,还有几架“战-12a”。
显然,遇到了紧急情况,梁夏舰队把多用途战斗机都派了出来。
与另外2个方向上一样,护航的f-14b竭尽所能的缠住敌人的防空战斗机,为攻击机创造突防的机会。
其实,也只有该方向上的突击取得了突破。
在凌晨3点50分左右,至少有2个中队的a-6d在距离梁夏舰队大约150千米的地方投下了携带的反舰导弹。
按编队长机的报告,在发起攻击之前,已经探测到了梁夏海军的航母。
准确的说,是通过雷达探测到的信息,确认在150千米外有一艘航母,而不是小得多的防空战舰。
总而言之,16架a-6d相继发起攻击。
至于第三个中队的8架a-6d,因为在突击的过程当中遭到拦截,没能到达发起攻击的海域。
150千米这个攻击距离,算得上非常理想。
“鱼叉”反舰导弹的最大射程能达到185千米,因此就算是遭到干扰,还有第二次攻击机会。
关键就是,在这个射程上能采用跃升弹道。
简单的说,就是在逼近敌舰,也就是进入进程防空系统的拦截范围前,反舰导弹迅速爬升到高空,再俯冲发起攻击。
此举,最大的好处,其实就是能够有效的提高导弹的突防率。
针对以速射炮为代表的末端反导拦截系统有非常突出的效果。
因为导弹的机动范围大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