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后,要不是帝国当局放宽了户籍准入的标准,赋予狭夷居民部分公民权,并且大力鼓舞狭夷人移居海外,为其在奥洲等占领区的居住权与公民权提供保证,这件事情还不会迅速结束。
要说的话,狭夷皇国的问题还算不上严重。
在大战结束之后那几年,众多的战败国与落后地区,先后通过表决等方式,向帝国当局发出并归请求。只是在东望洋上,就有数十个岛屿的居民通过了表决,更别说还有玄大陆上的众多殖民地。
以当时的情况,如果把这些地区全都接纳下来,帝国版图至少要扩大50%,人口将增加大约4亿。
可问题是,帝国版图已经够大了,而且增加4亿食不果腹的贫民,肯定不是值得高兴的事情。
何况,这些地区分布在全球各地。
最关键的,其实是民意。
大战刚刚结束,而且帝国已经付出非常巨大的代价,上百万将士战死沙场,所有的帝国臣民都勒紧裤腰带过了几年的苦日子,因此在战争结束之后,帝国上下唯一的目的,也就是尽快恢复正常。
对帝国的臣民来说,最想获得的,也就是改善生活。
显然,没有人愿意在这个时候为4亿跟自己没有任何关系的贫民提供援助。
别说什么助人为乐,涉及国家的核心利益,关系到每一个帝国臣民的切身利益,根本就没有商量余地。
严格说来,廉旭升也就是在这个大背景下,结束了首届任期,也才有后面通过的《帝国主权法》。
受该法案限制,帝国一直没拿霍瓦依群岛的主权做文章。
只要《帝国主权发》没有被废除,帝国就不能通过吞并的方式来扩张版图,即便在战争时期也不例外。
就算首辅拥有战时特权,也只能派兵占领,并且通过军事占领行使管辖权。
要说的话,霍瓦依群岛在第二次全球大战之后,一直由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