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奇阁

繁体版 简体版
笔奇阁 > 光宗耀明 > 第216章、举国的“抄家”

第216章、举国的“抄家”(2 / 7)

思退、思变,这是许多人都知道的。

当然有人认为现在就是“变”,该“进”。但有许多人察觉到了危险,考虑退而待变,你又不能说什么。

这个趋势只怕肯定会放大,仓促之间能补上足够多有经验有能力、愿意遵奉朝廷政令去任事的官员吗?恩科考选上来的新嫩也只能一步步积累。

最重要的是连锁反应:正如李戴所说,万历二十八年至今几乎一直就处于补员、改任的过程当中。

不管哪个衙门、哪个地方,官员变动太快当然都不是好事。

去哪里做官没有一个熟悉事务的过程?

朱常洛心情烦躁,但也只能强迫自己冷静下来。

这就是不断演变之后会遇到的问题,他闭上了眼睛,想了许久才问:“朕闻浙江学籍监察御史谢廷赞奏来,仅浙江一省,如今应试之生员就是四千有余。每三年一次,举子则只取定额九十员。大明诸省,这个比例如何?”

申时行回答道:“大约都在三五十倍之间。”

举人取进士,比例则很稳定,百中取三左右。

地方添官,其实总计已经能消化很多:每个县州既有新定品的学官和恩定都设县丞、主簿等佐官,还有新设的里正。

一个县州就能多出十个左右的低品官位,整个大明相当于一口气加了万余新官位。

但这批低品官好找,李戴所说的六品以上甚至四品以上就不能那么低的标准了。

大明存世生员可能有小几十万,但存世举人就下降到了一万多,存世进士则只有两三千人。

明年才是乡试之年,就算明年提高乡试录取名额,也应对不了这一批辞职潮带来的影响。

朱常洛看着两人,下定了决心:“地方官当中,不拘出身。阅历丰富、举人出身的官员,一样该擢升的擢升。老带新,出不了大问题!这名单,是进贤院该操心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