但又好像确实有道理。
从字源到词源,从一些语录到成文的论述,工作量很大。
朱常洛把他们领上了路,随后就只笑眯眯地看着他们。
其实都是人精,如果大部分人的利益不会被损害,“六经注我”这种事干得少吗?推他们一把罢了。
他并不在意这片天地下的学问将来到底叫什么名字,那不重要。
他只要这个高层、官方开始接纳百家的地位,不必总来一句“奇技淫巧”。
来的都是儒门人,披上了这层皮,就要一起维护儒门的共同利益,成为有用之人。
田乐也目瞪口呆地看着皇帝不断提起一些“先哲”的名字,终于领会到皇帝准备怎么让“百业皆列朝堂”。
经商的子贡、范蠡、弦高、桑弘羊……
墨家、农家、兵家、家、名家、纵横家……每一行业,皇帝都能点出他们学问对国家的用处。
如果将来这些各家本身就有了“儒”的身份,列入朝堂又有什么奇怪?
只不过,他们将来既然会专精于某些领域,当然也会关注这些领域的发展和利益。
朱常洛煽风点火玩得不亦乐乎,此时此刻确实有一点场化效应的意思:人多,都聚在一起,一旦形成某一种大势一般的方向,更多人的想法自然而然会被集中起来,然后感应、模仿、从众、循环、扩散……
带着李贽觉得的“离经叛道”的刺激。
总之,今天自然是不可能把这个儒学大厦彻底翻修完成的,但至少一个共识达成了。
万岁山上的圣庙要修,要好好修!
皇城至高点,多刺激!
天子对学问的尊崇,还有什么做法比得过这个?
“这道制旨,太常寺牵头,翰林院用心,一定要好好撰拟!”朱常洛说道,“儒学向道之诚,朕求贤之渴,君臣图治之坚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