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华殿就好似那紫霄宫。
端居重天之外,眼底尽收三界大小事,偏偏又因为位格过于尊崇,若是真身下场,免不得一场三界震动。
这种情况下,施政就如同传道,只有命定之势到了,才能找准契机,要么挑个天命之人,要么派遣身外化身,慢慢打开局面。
如此行事,文华殿群臣称之为「做筏」,皇帝称之为「抓手」,大抵是相同的意思。
有很多皇帝不懂这个道理,整天对大小事都指指点点,动辄下诏粗暴干涉,如此便坏了瓷器一般的三界大道,落得个重开地火风水的下场。
当然,本朝许是血脉上乘,大多皇帝是懂这个理的。
尤其今上,更是将其妙用至毫巅,往往借助一点小事做筏,就能不露痕迹达成了目的譬如先前一事,皇帝要传「税改」与「争夺南直隶税权」的道,便特意挑了个徽州府民乱这么一场「劫数」,以化解劫数为抓手,轻易取了六县的「功德」,借其悄然碾碎了徽州府税改一事的「外道」。
否则而言。
中枢若是直接下诏说合并杂税,摊丁入亩?
那地方上偷偷收取杂税的牛鬼蛇神,必然要轮番起跳,坚辞不允一一能重复征收吃得脑满肠肥,凭甚要清厘?
但你要说六县之间因赋税杂乱敌视百年,若是再不推倒重来,恐怕兴兵决战就在眼前,届时谁敢阻拦,六县怨望,顷刻加身!
那么顾忌于这场天劫,牛鬼蛇神就只能散去道行,眼睁睁看着徽州税法推倒重来。
南直隶税权也是一样的道理。
南京户部若是不想对徽州府的税权放手,六县税事再起波折,谁来担这个劫数?
所谓的大音希声,大象无形,莫过如此。
当然,看过话本的都知道,小事往往是用来引出背后的大事,一环扣一环,直到酝酿出足以支撑紫霄宫众圣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