灱无套语或诗
牞只有诗联
套语加诗联
第几回
枻,柸,柘,柀,戌枷庚柣戌柭庚殶,毖庚洳,洙,洚庚洬
戚、全、庚枷;戌、全、庚柅;全、庚柫;柤庚柂─枹,柎庚洇
戚柅;戚、戌柫柷戚、庚柰,柼戚洘
("戌"代表甲戌本。"全"代表全抄本。只有数目字的是各本相同的。"柂─枹"是第十七、十八回合。)
甲戌本头五回与第二十五回是废套语期的产物,此外庚本还有七回也属于这时期,散见全书。第六至八回有诗联──各本同──属于下一个时期,诗联期。庚本第十七、十八合回也属于诗联期,因此是在诗联期注"俇"字。同期稍后,把这注解移到第六回。
前面提过,第五回回末删去媚人的名字,上半回仍旧有媚人,因为改的都在末两页,前面就没注意。同样的,废套期与诗联期也只影响各期间新写、改写诸回。废套期未触及的各回仍旧保留回末套语,到了诗联期,如果改写这一回,就又在套语下面赘上一副诗联。这是表上"套语加诗联"几回的来源。但是内中第六、第七回是怎么回事?第六回只有戚本属于这一类,其他各本都只有诗联。第七回戚本、甲戌本同是回末套语加诗联,全抄本、庚本只有诗联。
第六至八回这三回仍旧是甲戌本异文最多,如第六回开始,宝玉梦遗,叫袭人不要告诉人,多"要紧!"二字(戚本同),不像儿童口吻,反面削弱了对白的力量。同回平儿称周瑞家的为"周大嫂",不够客气──连凤姐还称她"周姐姐"──他本都作"周大娘"。第七回薛姨妈说宫花"白放着可惜旧了,何不给他姊妹们带(戴)去?"(戚本同)全抄、庚本作"白放着可惜了儿的",是更流利的京片子。第二十一回脂批"近日多用可惜了的四字"(庚本第四六六页,戚本同),可见这句北方俗语